刘小东谈曹立伟

by 刘小东

曹立伟是我的老师,是第一个让我知道艺术与个人经验紧密相连的重要性和必然性的人,他开启了我的人生与艺术并行的门。

那是1984年,我还在中央美术学院附中读四年级,高考前他作为美院油画系三画室教员来附中授课。附中的四年,是狂妄而追时髦的四年,从开始的英国老派水彩画,到苏派列宾,直到把手头练得烂熟之后,又开始反叛追随稚拙派,追求不会画画,追求格调,追求塞尚开启的现代派,直至行为艺术发泄原始本能。都追求了,就是忘了自己是谁,你从哪里来,你有哪种独有的特质。

快高考了,同学都把野心收了回来,画点古典风格以便顺利考上美院。这时,曹立伟来了,没想到他摆了一组静物,那哪叫静物啊,就是在现有的炉子边加了几块木头,把边上的煤灰踩碎了,随便踢了踢。画惯塞尚式静物的人傻眼了,画惯逆光鲜花的人也傻眼了。闷头画吧,画着画着,我忽然被某种不好言说的情感感染着,想起小时候带着饭盒上学,饭盒就是落在这样的炉子边上,中午抢着吃,炉子周边都是碎煤渣儿,破木头。我的画笔像我的眼睛凝固在眼前的碎物中,惯有的思维却像被踩碎的煤渣儿。

课下,我又画了一张附中院里的煤堆,煤堆后面是个水龙头。拿给曹立伟看,他说:“很野,很生猛,但你完全可以把水龙头画大点吧,东北野小子的舌头经常被粘在冬天的水龙头上吧。”

他的谈吐都在不经意间击中我的要害,让我忽然拉近了与艺术的距离,让我意识到与艺术之间的呼吸和温度。

这无疑就是一场革命,革命就是这么简单,就是击中要害,从此让我意识到,只要发现自己,只要发现这么干离你最近,那就这么干,艺术家永远是正确的。 仅为此,我报考了三画室,真正成为了他的学生,成为了好朋友,晚上经常到他家蹭饭解馋,席间都是玩笑,讥讽,很少正经谈艺术。两年后,86年曹立伟携妻赴美,从此在纽约生活。其间互有通信 。

2005年曹立伟回来了,将近二十年,他还是那样爽朗笑谈,一切正事还是隐藏在不经意的胡说八道中。

曹立伟是骄傲的,他不太在意过多展示自己的作品,让我这种过多抛头露面的人自省惭愧。

他的言行和艺术方式好像把贡布里希那句老俏皮话:“没有艺术,只有艺术家。”改成了“我不喜欢艺术,我喜欢艺术家。”或者改成了“我喜欢艺术,不喜欢艺术家。”哪句是真话呢,哪句正确呢,还得去问曹立伟。

曹立伟总是我的老师。

小东

2013.12.30